(日本最新的19式155毫米轮式自行榴弹炮采用德国MAN军用卡车底盘,有人说这是为了省钱)
作为世界科技强国和工业强国,日本的汽车制造业是非常发达的,日系车在我国汽车市场的市场占有率就是明证。而在全世界范围,日本车也同样拥有很大的市场占有率,而且,日本的汽车零部件也大量外销,成为很多国家国产汽车的重要零部件提供者。只是,在军用越野卡车领域,现今的日本就要逊色一些了,和中国军用越野卡车相比,日本军用越野卡车也早已经失去优势。实际上,对比中日军用越野卡车,中国产品拥有很大的优势。
根据媒体汇总的信息,日本最新推出的155毫米19式轮式自行榴弹炮车体底盘就选用了德国MAN军用越野卡车底盘,而作为汽车制造业大国,日本最新的19式轮式自行榴弹炮采用德国卡车底盘的现实,也能从侧面证明日本在重型军用越野卡车领域的暮落。
日本卡车在上世纪在中国是风光无限的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正式走向世界以后,日本卡车迅速获得了国内客户的认可。在我国的川藏线等复杂地形地区的运输中,日本卡车的优异性能一度成为日本科技的名片。
(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中国军用卡车技术就开始转向)
在当时,和国产的重型卡车相比,日本卡车复杂地形通过性能,经济性能都有很大优势,在可靠性方面,日本卡车也要超出中国当时的国产卡车很多。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日本淘汰的二手卡车在中国都很受欢迎,在多山地的两广地区,日本当时出口到中国的二手卡车也占据很大份额,至今为止,我国两广地区还有部分当时引进的日本卡车在运行。在当时的国内工程领域,甚至流传着"宁可用二手日本泥头车也不用国产新车"的说法。
受此影响,当时国内的重点卡车企业就纷纷引进日本卡车技术,中国卡车行业也刮起一股猛烈的"日本风"。 一汽解放、二汽东风和其子公司东风柳汽,甚至"斯太尔"系的红岩都相继引进了日本卡车的一些技术和设计,包括日本三菱扶桑驾驶室生产平头车、日产驾驶室、三菱扶桑驾驶室等等。可是,日本卡车的这些优势并没有延续到本世纪,到本世纪初,日本卡车相继衰落,近些年来,在民用卡车领域,"国产重卡就在很多指标上完成了对日系重卡的超越,并且技术也仍然在不断进步,100万200万公里无大修的国产重卡并不鲜见。各个国产重卡企业也都把节油当做卖点进行宣传销售"。
(在经过几十年的技术引进和消化发展之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中国军用卡车企业也开始了超越的尝试,图为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国内企业研发的TAS5380系列TAS5690型12X12 载重车)
与此同时,在重卡技术和设计方面,日系卡车的吸引力也在迅速降低,中国民用卡车,以及韩国的民用卡车也都相继转向欧洲思路。而日本民用卡车的衰落,墨守成规,改进发展缓慢且有限就是主要原因。而在军用越野卡车方面,日本的衰落也非常明显,现今的中国军用越野卡车技术也早已经完全超越日本,而中国军用卡车技术的发展也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
中国军用卡车技术经历三个重要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苏系卡车技术阶段:作为军事力量机械化建设的最重要装备之一,汽车在上世纪二战以后的重要性还是很明显的。但是,众所周知,在解放前,中国并没有形成完善的汽车研发生产体系,甚至不具备军用越野卡车的独立生产能力,研发更是无从谈起。受此影响,在建国初期,借助当时相对友好的中苏关系,在我国军事工业起步阶段,中国就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国产军用卡车研发生产体系,并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在苏系军用越野卡车技术的基础上开发出国产型号。在其后,国产军用越野卡车研发生产企业也在仿制苏系军用卡车的基础上,对苏系的一些设计进行了必要的改进。
(目前我军的军用级卡车已经进入完全国产的第三代,整体水平完全可以和西方同类产品媲美)
在这样的背景下,和中国军事工业的发展同期,中国军用越野卡车工业基础也正式成形,在当时,中国卡车企业不但引进生产了一系列的苏系军用越野卡车,还在苏系卡车的基础上开始了完全国产设计军用卡车的研发。只是,受众所周知的原因影响,中国军用卡车学习借鉴苏系卡车技术的阶段并没有延续太久,而在其后,中国的军用越野卡车技术发展也迅速转向,并开始向欧洲军用卡车技术靠拢。中国军用卡车也借此和苏系卡车拉开技术距离。
第二个阶段,博采众长锐意开拓阶段: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中国军用越野卡车技术进入第二个发展阶段,即博采众长锐意开拓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国军用越野卡车企业在完善苏系军用卡车研发生产体系的基础上,开始大量引进、学习、消化欧洲军用卡车技术。在当时,中国军用卡车企业先后和世界汽车强国法国、德国展开技术交流,大量引进欧洲的整车技术,包括最重要的发动机技术。法国GBC越野汽车底盘、法国军用卡车发动机技术、捷克太脱拉军用卡车技术、德国奔驰汽车技术、斯太尔发动机技术等等就纷纷来到中国。
(国产第三代重型军用卡车选型也已经结束)
受此影响,中国军用越野卡车企业就在欧洲汽车和发动机技术的基础上相继推出国产军用越野卡车产品,也就是国产第二代军用越野卡车。只是,在当时,由于刚刚接触到欧洲先进卡车研发制造技术的原因,国内军用越野卡车的研发还多以消化欧洲技术为主,我军当时也大量采购应用欧洲技术基础上发展的国产第二代军用越野卡车,包括著名的陕汽SX250(6×6)系列军用越野汽车和红岩CQ261系列。而借助当时对欧洲汽车技术的引进和消化,中国军用卡车技术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在军用卡车发动机领域,中国汽车产业的进展也很大。
而且,进入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之后,随着中国汽车产业对欧洲军用越野卡车技术的学习消化进入一定阶段,已经积累了一些技术的中国军用越野卡车企业也开始对超越欧洲军用越野卡车技术跃跃欲试,并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研发出一些试验型军用越野卡车型号,意图超越欧洲汽车技术。但是,汽车技术的积累明显不可能一蹴而就,和当时的中国卡车企业相比,欧洲军用卡车技术优势还是很大的,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军用越野卡车赶上和超越欧洲军用越野卡车技术的努力又延后了一二十年。
(在TEL发射车领域,中国的能力更是世界级水平,已经开始出口)
第三个阶段,量变走向质变的阶段:经过对欧洲军用越野卡车技术长达几十年的学习消化,进入本世纪以后,中国军用越野卡车技术的技术积累基本完成,中国整体军用越野卡车技术也走完了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从本世纪第一个十年末期开始,中国也开始了中国技术标准的第三代军事越野卡车的研发工作。至今为止,中国第三代中型、重型军用越野卡车项目相继完成,在技术水平方面也足以和欧洲老师的最新军用越野卡车相媲美。
在此之外,鉴于洲际弹道导弹对我国国防的巨大价值,在我国军用卡车发展的第三个阶段,我国也在TEL一体式超重型军用卡车技术领域实现巨大突破,国产8*8,12*12,甚至16*16超重型军用TEL一体化导弹发射车也相继列装,并且已经开始对外出口。而在目前的世界,真正拥有独立研发应用这些超重型TEL一体化发射车技术的国家,屈指可数,充其量也就中美俄和白俄罗斯。而这个能力,现今的日本军用卡车企业明显不具备。
由以上就可以看出,在军用越野卡车技术实力方面,现今的日本已经逊色于中国,中国超重型TEL一体化导弹发射车的研发生产能力更是日本远远不及的。而且,这些技术现如今已经开始在我国的航天领域应用,对我国的卫星快速发射能力建设的促进作用已经开始显现。
本文网址:http://ttkbao.com/news/316.html
声明:本站原创/投稿文章所有权归天天快报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天天快报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删除处理。
网友评价
来自江西省东乡县的热心网友评价:
非常用心 学习了
来自湖南省醴陵市的热心网友评价:
挺好的
来自江西省抚州市的热心网友评价:
原来如此 谢谢
来自黑龙江省密山市的热心网友评价:
学到很多
来自福建省龙岩市的热心网友评价:
良心!感谢楼主!
2023-05-15
2023-05-04
2023-04-19
2023-04-18
2023-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