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越是善解人意,越没人爱你。”
你没见过的袁弘
最近,袁弘上了一档综艺《仅三天可见》
——单人出镜,没有妻子张歆艺。
第一次和主持人姜思达见面,袁弘给了一个拥抱,一句问候:“睡醒了吗?”
语气轻松,不客套也不过分热情,让本来还有点拘谨的姜思达立刻活络开了。
袁弘这天有工作,要在录音室待好几个小时。
他怕姜思达等急了,问他:“会觉得无聊吗?”
姜思达摇头。
到这里其实就可以了,真的很体贴了,但袁弘还是不放心:“说真的?”
——再三确认的背后,是下意识的小心翼翼。
工作结束后,他带姜思达去自己开的面包店。
介绍完店里的工作人员后,气氛稍微有一点冷下来。
姜思达作为主持人还没说啥呢 ,袁弘就走过去站到咖啡机那:“我给你做一杯咖啡吧。”
又一次,主动地化解掉即将到来的尴尬。
没有人会拒绝这样的善意,也没有人能抵抗这样的温柔。
降低自己的存在感,去满足别人的舒适度,是袁弘很擅长的事情。
看上去,袁弘太让人舒服了。
他能和任何人打成一片,能邀请才认识的姜思达去家里吃饭。
饭桌上,他自然地接话递话,既幽默开朗,细节上又含蓄体贴。
一切都很融洽,他们甚至像是认识了好多年的朋友。
思达对他的评价尤其正向:“宜人性”很高。
袁弘喜欢观察别人,会不遗余力地炒热气氛,期望让他人感到自在,而自己仍然游刃有余。
然而,大多数人只能暗暗羡慕,没法像袁弘一样“完美”。
——为什么?
姜思达形容袁弘是大地色
怎么理解宜人性?
所谓“宜人性”,其实就是一种对他人情绪的感知度和包容。
宜人性高的人,很在意别人的感受,害怕让别人尴尬,具有强烈的利他性。
有宜人性的人,不少;比如袁弘和姜思达,都属于这类人。
可是能轻而易举取悦别人的那一位,是袁弘。
他是少见的“低欲望人群”,敏感都用在别人身上,乐于衬托对方,愉悦别人。
而思达则是个“很要”的人,他在意别人的想法,却又很难丢掉自己。
在池子那一期,思达想融入池子和他朋友的聚会。
可是他的自尊和敏感不允许他放低身段,他的年龄和阅历也无法支撑他凌驾于其他人之上。
最后他一个人窝在那里,看起来特别让人心疼。
事实是,我们每个人都想变成“袁弘”,可我们都只是“姜思达”。
对袁弘来说,“宜人”也许是一种能力,他能够处处用心,却也不显得姿态卑微。
可对大多数平凡的我们来说,不管内心有多努力去迎合别人,还是常常把事情搞砸。
取悦别人变成一种求而不得的渴望,
我们在“讨好”里拼命打转,最终还是为自己的敏感伤了心。
“讨好别人,伤心自己”
前段时间,GiGi看到被疯转的一句话:
“每次微信点开别人头像,打下自己要说的字后,总是会立刻删除对话框,这样就不会总是在心里惦记了。”
眼不见为净,是因为总怀着脆弱的期待。
多少人在相处中,总是把姿态放得一低再低,连请求回复都是奢望。
某些时刻,你会感觉到屏幕那头有好多个和自己一样的人:
▼ - 聊天的时候,兴高采烈地打了一大串消息,却只等到一个挺敷衍的表情包。
于是敲在键盘上的手不动了:这么冷淡,是不是大清早被我烦到了?
▼ - 新上传了文件到公司小组群里,没过两秒,角落忽然爆发出一阵窃语和大笑。
冷汗瞬间就下来了:“我做的不好吗,是不是在笑我?!”
▼ - 组织集体活动的时候,冥思苦想好几天,挨个私聊询问; 等到了集体出游,又 夹在中间,照顾这个,安排那个,恨不得让每个人都拍手叫好。
▼ - 哪怕是和熟悉的朋友出去玩,对方说了句“其实我觉得……算了,没什么”。
可自己立刻心跳如擂鼓:怎么了,为什么不说下去? 是我说的话有问题,还是刚才吃的饭她不满意??
......
聊天界面的最后一句永远是自己的回复,别人拜托自己拿个外卖,手上工作再多也立刻就会下楼去取。
比起分担“任务”,更害怕与别人冲突,不敢轻易说不。同样的,为了避免别人生气,总是习惯性为对方考虑更多。
有时候,抱怨的人也许没心没肺,可是听的人早就抓心挠肺:
是不是,我做的还不够好?
我希望大家都开心...... 我害怕不被人在乎...... 我觉得我还不够好......
明明已经敏感到像被针扎到的气球,却还要别扭着试图取悦所有人。
讨好,已经变成了病态的谄媚。
“天才作家”蒋方舟曾自曝自己就是一个讨好型人格的人:即使感觉快要崩溃了,也依然无法对别人说出“拒绝”两个字。
我不会展示自己很愤怒的一面,或是内心真实的想法,哪怕已经积累了很多不满和想要反驳的。
即使这个人你不喜欢,你也希望他喜欢你。
《人间失格》的作者太宰治,同样是典型的“讨好型人格患者”。
他在书里借主人公叶藏嘲讽自己的不堪:
早晨,我睁眼醒来翻身下床,又变成了原来那个浅薄无知善于伪装的滑稽角色。胆小鬼连幸福都会惧怕,碰到棉花都会受伤,有时也会被幸福所伤。
我的不幸,恰恰在于我缺乏拒绝的能力。我害怕一旦拒绝别人,便会在彼此心里留下永远无法愈合的裂痕。
还有《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的主角松子,已经讨好到了卑微的程度,付出一切,只为不被抛弃。
说违心的话、做违心的事,丢掉所有原则,只为取悦他人......
可是最后,太宰治就像他笔下的叶藏一样,在酗酒中浑浑噩噩;
而松子则不断地被放弃、被人误会、被迫断绝亲密关系,一个个爱的人在她面前离开,她的思念也永远没有回音。
你,快乐吗?
我们总是乐于赞赏别人“宜人性”高。
何老师会说话,黄磊好情商,袁弘体贴温柔......相反,像于正那样以自我为中心的人,简直就是“反宜人界”的翘楚。
可是我们好像很少去考虑,费心取悦了别人的“那位”,得到几分快乐?
你,真的快乐吗?
看上去处处完美的袁弘,在节目后期也逐渐卸下心防,展露出“美好人设”下隐藏着的巨大不开心。
思达形容他是“ 压抑的火山”,风平浪静,却等待爆发。
原来,袁弘的“完美”背后,满是迷茫却又不知如何改变的焦虑。
而尚在努力的我们,既无法做到像何炅黄磊那般游刃有余,却也不愿意像于正一样陷入另一个极端。
艰难寻找着平衡点的我们,好像总是无法避免走向“讨好”的结局。
讨好恋人,讨好朋友,讨好同事,甚至讨好陌生人,累吗?
俞飞鸿同样有“利他”的讨好倾向
春夏在某一季《奇葩说》里有这么一段话:
“我变成一个我自己不太喜欢的人。但是我没有办法,我调整不了,因为我觉得这个样子最安全,最能照顾到大家。
我确实变得非常敏感,我觉得我的分寸感变得微妙......我在意每一个人的感受,我会观察在场现在每一个人的反应。
这个好吗?我觉得......未必吧。”
这段话,放在这里,同样适用。
心思敏感的人极力讨好,负面情绪却越堆越多。
最冷漠的事实是:你没法让所有人满意。
而那些习惯考虑别人多一些,习惯自己承担多一些的人,却常常忽视了自己。
对于平凡的我们来说。
这些用心却疲惫的讨好,必然会在一日复一日的堆叠里,消磨完自己的棱角,损毁掉自己的个性。
长久的束缚,终将让“讨好型患者”在过度的消耗里萌生出后悔,在一次次失败中自我厌弃。
也许,我们都该学着放下一点,舍弃掉一些,学会珍惜自己......
——去tm的别人!
就像这段话所说的:
我希望最后你能变成这样的人 该有主见的时候能掷地有声地镇得住场 该沉默的时候能心安理得地躲起来不吭声 会关心和牵挂他人,但绝不黏人 能为在乎的人放下身段 但除他们之外 你可以自由到不看任何人的脸色行事 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而不断努力 但不再期待任何人和夸奖
图源微博,文字出处《最怕你一生碌碌无为,还安慰自己平凡可贵》
再过一个月,就是2020年了......
如果可以的话,每一天出门前,请别忘记对镜子里的自己说一句:
“我真的很喜欢你!”
还有,——“今天也拜托你啦!”
本文网址:http://ttkbao.com/news/2697.html
声明:本站原创/投稿文章所有权归天天快报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天天快报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删除处理。
网友评价
来自江西省广丰县的热心网友评价:
好文
来自台湾省台南市的热心网友评价:
顶贴再看
来自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的热心网友评价:
太好看了
来自内蒙古自治区牙克石市的热心网友评价:
鼎
来自河南省长葛市的热心网友评价:
加油
2023-05-15
2023-05-04
2023-04-19
2023-04-18
2023-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