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新闻 >本文

天人合一:原生态农业与国学的生存范式

发布时间:2020-03-14 13:03:57   来源:天天快报    作者: 匿名  
导语: 本文是由山东省乐陵市的网友投稿,经过编辑发布关于"天人合一:原生态农业与国学的生存范式"的内容介绍

雀林国学村总策划 黄稼辉博士

原生态农业是指秉承传统农业的理念,遵循自然规律,利用未被破坏的原生态自然农业环境,在非转基因生物可行性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科学管理手段,因地制宜地开展农、林、牧、渔等多种循环互补式生产,并最终为人类提供更自然,更安全,更健康的农产品的农业。

天人合一:原生态农业与国学的生存范式

对现代农业而言,原生态农业是一种回归,一种复古,而现代农业无疑是一场革命,它们在产量上得以提高,缩短了动植物的生长期。比如,以前的鸡随便就可以活几年才吃,而现在的鸡却只需要40多天就可以上桌。原本夏天才能吃的西瓜,在经过大棚种植技术后,冬天就可以吃到。以前的鱼米之乡,鱼肥米香,而现在由于化肥的大量使用,很多土地成为了荒滩,如果没有化肥的刺激,几乎很难生长。

化肥刺激下的粮食作物对人的身体是有害的,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人类身体的发育,现在很多孩子早熟就是例子。据农业部总经济师钱克明说,中国已有10%农田被化学物质或者重金属污染,中国每年要消耗1亿吨化肥,等于每5斤粮食要用1斤化肥,超出了国际公认的安全线1倍以上,每年使用130万吨农药,是国际水平的2.5倍。

天人合一:原生态农业与国学的生存范式

食品危机呼唤原生态农业的重新回归,回归到那个“天人合一”的时代。在那个时代,炊烟袅袅,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耕读传家,道法自然,修身养性,这是一种生命的体悟,一种人类的生存方式。在中国古代,农业是根本大法。秦孝公时期的商鞅变法,其中一条,就是奖励耕作。因为只有粮食安全,才会社会稳定。社会稳定,不单是指解决温饱,更需要的是健康生活。2020年的新冠肺炎,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食品不安全影响的。《白虎通》载,“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明,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故谓之神农也。”耕作是补“禽兽不足”,而使用生物的“粪肥”则是产量提高的保障。据西汉农学家汜胜的《汜胜之书》,西汉时期,农业耕作就大规模的使用了“粪肥”。

荀子在《王制》篇强调,“凡农之道,厚之为宝”。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也指出,“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反道,劳而无获。”荀子与贾思勰的观点是,土地是一个天然和谐的共生系统,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等,都是农业大家庭不可或缺的成员,都有一个生长期,并且一物克一物。比如,地里种植了玉米,为了提防棉虫的侵害,玉米地旁又种植了芝麻,棉虫为了躲避芝麻的气味,只好主动远离玉米。“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不见其事而见其功。”这种现象,正如庄子所说,“万物群生,连属其乡,群兽成群,草木遂长。”

天下万物,相生相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就是中国文化中的“民胞物与”,“辅相参赞”的国学文化。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尊道贵生厚德载物,方能在与地“交往”过程中,“量地利”、“量入为出”,三年耕而休一年。也就是在四时季节耕作之时,开始整理中国的历法,提出一年二十四个季节,但现在很多作物生长已经完全逆时而动,打破了这种天道循坏。

天人合一:原生态农业与国学的生存范式

二十四时季节对农作物的指导作用的消失,实质是原生态农业理论在现代农业体系中的失败,是中国传统农业的失败,是小农情怀的丧失,是故乡田园牧歌美景的衰落,是“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吉凶”的终极信仰的缺失,是“仁、义、礼、智、信”的伦理道德的沦丧,是“温、良、恭、俭、让”的行为准则的消亡,是儒释道圆融智慧的没落。没有了乡愁,没有了情怀,没有了故乡,信任、亲情、价值、开始崩溃,怀疑、怨恨、贪婪、开始兴起,生态环境如此恶化,社会底线如此不堪,组织机制如此僵化,利益集团如此肆无忌惮,群魔乱舞,何处是故乡?

重建乡村,重建原生态的农业,是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必要条件。“原生态”是指向现代文明的一种反思,人们试图通过这个概念的隐喻,去检索,去追寻,去怀旧,或者去恢复某一种我们曾经拥有的东西。中国文明的底蕴建基在农业传统之中,如果没有原生态农业作为载体,文化复兴必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对传统的建构,实质是如何保留现代人对我们历史的一种记忆,在那个遥远的过去,我们呈现出一种美好。幸运的是,绥宁雀林黄始坚先生,汲汲于国学学习,与我交游深厚,受之相邀,忝为国学村总策划。为文一篇,记叙始坚先生在原生态农业与国学领域所做的努力。

始坚先生以《周易》之《小蓄》卦上九爻“既雨既处,尚德载”来指称自己的国学理念与原生态农业的关系。他说,原生态农业的意思就是“该下雨的时候就下雨,该停雨的时候就停雨。”不违背自然的万物生长。《周易》强调风调雨顺,生态平衡的自然现象与高尚道德的完美结合。“崇拜自然,顺天而为”是始坚先生的国学理念。他认为,人们有至高无上的道德才能载物。他引用李约瑟先生的观点说,“对中国人来说,自然界并不是某种应该被意志和暴力所征服的具有敌意和邪恶的东西,而更象是一切生命体中最伟大的物体”。因此,始坚先生在自己的家乡,湖南绥宁雀林村以国学理念为指导,回归原生态农业,以“仁、义、礼、智、信”来处理人际关系,以“温、良、恭、俭、让”来修养自身,将大山深处的原生态土特产作为传播国学文化的载体,造福社会。国学村原生态农业所提供的原生态产品,有一抹时间的口齿留香,有一种空间的想象,可以寄托我们的情怀,更可以遥望我们安身立命的故乡。

本文网址:http://ttkbao.com/news/7466.html

声明:本站原创/投稿文章所有权归天天快报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天天快报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删除处理。

网友评价

来自山东省乐陵市的热心网友评价:

顶楼主。一直在追帖

193

来自江苏省句容市的热心网友评价:

签到。

193

来自安徽省界首市的热心网友评价:

报到!

193

来自山西省潞城市的热心网友评价:

留个名

193

来自山东省诸城市的热心网友评价:

Mark

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