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什么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
向公众提出这个建议的人,却在新型肺炎疫情爆发的当下,坐上了去武汉的高铁。
钟南山,呼吸病学专家,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
今年84岁。
1月18日,钟南山从广州出发赶往武汉。
彼时,航班无机票,高铁无硬座。
他只好被安顿在餐车一角。
到武汉开完会后,他又立马赶往金银潭医院,
这次病患的主要收治医院。
钟南山来了。
大家满满的感动,以及,
安心。
这样的信任是17年前那场非典培养起来的。
2003年,“非典”爆发,在全国人民众志成城的努力下,
以钟南山为代表的医护工作者经长期努力,抗击了非典。
那年他67 岁。
他所在的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了第一例被诊断为非典的病人。
从临床观察到上报,再到确认疫情,钟南山多年的从医经验帮了很大的忙。
他还临危受命,被指派为广东省非典型肺炎医疗救护专家指导小组组长。
救助过程中,在关于“什么才是病原体”的问题上,钟南山大胆给出了不同的意见。
最终,这份意见被采纳,有效推进了非典一“战”的胜利。
《广州日报》总结钟老为防止当年疫情所做的贡献时,提出了九个“最”↓
“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在抗击非典型肺炎事件中起到了主导性作用,钟南山功不可没!”
——广东省委、省政府
非典过后,钟南山被评为“感动中国2003年度”十大人物之一
同时也被授予中国国内卫生系统的最高荣誉称号——白求恩奖章。
以上,是钟老在医学领域的成就。
然而作为经历过当年事件的普罗大众,印象最深的恐怕是那句↓
“把重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
在后来的采访里,钟南山讲述了当时的情况:
“病人收进来以后,医生不敢进去了,当时送药、递餐都是从窗户递进去的
所以那个时候那个气氛,我觉得不对。”
“我说这些重病人,你都转给我,就转到我们这来
到这儿以后,我们护士照样见他,照样给他量体温,他自己恐怖的气氛马上解开了”
到医院看过病的人应该都有同感,医生的状态有时候真的很影响病患求医的心态。
很多人不知道,钟南山在救治病患的时候染过一次病。
不过不是非典,只是普通肺炎。
他是在连续工作38小时之后出现身体异常的。
“那时候我还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活,左胸很疼,很虚弱,拿个碗都会往下掉。但一直有个信念,就是不能出事!”
为了不造成恐慌,他选择在家治疗,自己挂水。
现在家里的墙壁上还留着当年挂输液瓶的钉子↓
一晃17年过去了。
没想到当年的医学英雄,在本该颐享晚年的时候,
又再一次奔赴一线。
钟南山的48小时。
1月18日,广州-武汉
晚上到,开会
1月19日,武汉-北京
实地考察;开会
1月20日,北京
不间断的各种会议
老人家84了......
他的奔波是有结果的↓
除了这些大众必要了解的信息,他还给了我们一剂“强心针”:
“我本人是很有信心不会重复17年前的(非典)”
钟南山出生于医学和体育双世家。
他的父亲钟世藩是我国著名儿科专家。
75岁的时候还捂着一只眼睛完成了40万字的著作,《儿科疾病鉴别诊断》
那时他的眼疾已经很严重了。
“一个人要在这个世界上留下一点东西,那么他这辈子就算没白活。”
这是父亲留给钟南山最重要的教诲。
爸爸教做事,妈妈教做人。
钟老的母亲也从医,是中山大学肿瘤医院创始人之一。
在他的印象里,母亲与人为善,乐于助人。
听到儿子的同学家中困难,主动拿出10元资助。
1955年的10块,相当于现在的6000。
真的不算少。
其实钟南山最初是想学体育的。
甚至还在第一届全运会上,以54.4秒的成绩创造了当时的男子400米栏全国纪录......
他兴趣很多,田径、足球、篮球都喜欢,文艺、音乐也热爱,还会吹黑管。
高三时还到国家田径队去集训过,后来因为体质不够,就去考了北京医学院。(现北大医学部)
他的履历,就是标准的学霸成长路线↓
1991年网上就有关于他的纪录片了↓
学术研究、临床看诊、培训讲课......
看得出他当年55岁吗?
这样的体格和状态,除了从小练体育,跟他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有很大关系。
钟南山从没停止过运动。
家里有跑步机、杠铃、
甚至还安了单杠:
有时间就出去打打篮球:
没事就在家里锻炼:
60多岁“腰板笔直、急步如风”↓
7、80岁依然“健步如飞”↓
恐怕现在的小伙子也不一定有这样的身材吧?
来自医学专家的养生秘诀↓
1、要有追求
2、好的心态
钟南山的老伴,叫李少芬。
两人1963年结的婚:
巧的是,他老伴也是“同道中人”。
曾经的中国女篮副队长,参加过1963年的亚洲太平洋新兴国家运动会。
婚后,两人育有一子一女。
儿子是中山医科大学出身,现在是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科的副教授:
女儿随妈,曾是20世纪90年代国内优秀的游泳运动员,获得过世界短池锦标赛100米蝶泳冠军。
再瞅瞅这个小孙子的颜值.......
他们一家子真的是文体家庭的标杆......
如此被国家重用的人才,按理说应该过得不错吧?
钟南山的家也是过于朴素了一点......
也许他本就不是一个对物质有过多追求的人。
面对新型肺炎,钟南山再次“出征”给了很多人信心。
但即便没有这次疫情,他身上的“南山精神(风格)”也值得包括医学生在内的很多人学习↓
“我最大的压力来自病人是死还是活。”
“先把医生队伍稳定下来,社会稳定就有一个保证”
“做一个研究,要有事实依据,不要轻易下结论”
钟老是一个带头人,在他身后,还有数万医护人员的坚守和奉献:
让我们在保护好自己的同时,也给他们一点信心,好吗?
最后一句
大家及时follow疫情进展,学习防治方法,我们这次一定可以的!
(部分资料来自@广州日报@中国青年报,知乎@非典纪实:瘟疫与人类的生存战@《还原一段刻骨铭心的经历——2003年的钟南山》,其余来自网络,如有任何问题请及时与橘子君联系)
本文网址:http://ttkbao.com/news/4996.html
声明:本站原创/投稿文章所有权归天天快报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天天快报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删除处理。
网友评价
来自山东省聊城市的热心网友评价:
收藏
来自江西省广丰县的热心网友评价:
好文
来自台湾省台南市的热心网友评价:
顶贴再看
来自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的热心网友评价:
太好看了
来自内蒙古自治区牙克石市的热心网友评价:
鼎
2023-05-15
2023-05-04
2023-04-19
2023-04-18
2023-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