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新闻 >本文

武汉方舱医院的35天:抢建16家收治1.2万人,十天全部休舱

发布时间:2020-03-11 08:02:09   来源:搜狐新闻网-新闻    作者: 匿名  
导语: 本文是由黑龙江省富锦市的网友投稿,经过高难度情侣合照走红编辑发布关于"武汉方舱医院的35天:抢建16家收治1.2万人,十天全部休舱"的内容介绍

原标题:武汉方舱医院的35天:抢建16家收治1.2万人,十天全部休舱

3月10日下午,随着最后一批49名患者痊愈离开武汉市洪山体育馆的武昌方舱医院,这家运行35天的医院暂时结束了它在特殊时期的使命,宣布休舱。同日,江夏方舱医院也正式休舱。至此,武汉全部方舱医院均在各界祝福中“关门大吉”。

2月2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主任马晓伟曾介绍,武汉已建成16家方舱医院,实际开放床位1.3万多张,累计收治轻症患者1.2万余人。武汉新冠肺炎患者每4人就有1人在方舱医院接受治疗。

方舱医院从疫情致“一床难求”之时被提出,为“应收尽收”发挥最大效能,投入使用后逐渐实现“床等人”,再到扭转局面全部休舱,走过35个日夜,改写了无数家庭的命运。

武汉方舱医院的35天:抢建16家收治1.2万人,十天全部休舱

休舱

3月1日下午,硚口武体方舱医院成为武汉首座休舱的方舱医院。最后一批34名患者痊愈出院,被转运至隔离点进行14天的隔离,另外76名患者进行转诊处理。

3月6日,光谷科技会展中心方舱医院成为第二家宣布休舱的方舱医院。之后几天,剩余的方舱医院陆续宣布休舱。其中包括床位数最多、累计收治患者人数最多、累计出院患者最多的江汉方舱医院,该院在34天运行时间内,累计收治轻症患者1848人。

3月10日,随着江夏方舱医院和武昌方舱医院送走最后一批患者,武汉方舱医院全部休舱。

武汉方舱医院的35天:抢建16家收治1.2万人,十天全部休舱

3月10日,武昌方舱医院,一名医务人员与一名即将出舱的新冠肺炎治愈患者一起比心。

“休舱并非闭舱,可能还会有新的任务,因此我们队员们都在原地待命,随时准备着承担新的使命。”此前,第一批开放的武汉客厅方舱医院休舱时,广东援助湖北第十一批医疗队领队、清远首批援助湖北医疗队队长向镜芬曾如此解释。

3月7日下午,向镜芬所在的武汉客厅方舱医院实现患者“清零”,全面消毒后于次日中午休舱。休舱后,阳江第一批援助湖北医疗队全体医护人员向广东援助湖北医疗队前方指挥部提交申请书,“继续请战防疫一线工作。”东莞市第二批支援湖北医疗队也表示,“疫情不退,绝不轻言归期”。

3月8日下午,江汉区第二家方舱医院——武汉江汉开发区方舱医院宣布休舱。江西医疗队原地休整,105名医护人员再次提交请战书。“我们一定会继续战斗,直至全面胜利的那一天。”江西省第七批(南昌市第五批)援助湖北医疗队队长、南昌市第一医院副院长牛凡说。

建设

一个月前,方舱医院边设计边施工、医护与设备从全国各地驰援湖北的浩大场面,犹在眼前。

2月初,在武汉市各级医疗机构因疫情“一床难求”时,中央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指出,进一步扩大床位供给,征用一批酒店、场馆、培训中心等用于集中收治疑似病例、轻症患者或观察密切接触者。调集一批应急方舱医院,再增加2000名医护人员支援湖北。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王辰提出,轻症患者若得不到有效救治,可能会陷入困境甚至有生命危险。而方舱医院用最小的社会资源,最简单的场所的改动,能够最快地达到提高收治容量的作用。

武汉方舱医院的35天:抢建16家收治1.2万人,十天全部休舱

几乎所有“方舱医院”都是依托城市原本的公共设施,连夜赶工建成,建设时长以小时计。

国家卫健委医管中心主任王健曾回忆,“2月3号晚上决定建方舱,2月4号开始建设,下命令全国22支紧急医学救援队往武汉汇集,医院在路上跑,这边的病房在路上改,非常急。153台从全国各地赶赴武汉的车跑了一天一夜,最远的是在接近4千公里之外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赶到后,在2月5日的晚上就开始收治病人。”

南都此前报道,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自2月4日晚开建,在现场的武汉开发区有关负责人表示,2月5日零时启用,“只能提前不能拖后”。

南都记者从承建该方舱医院电路安装及部分医用集资箱的中建三局获悉,自2月4日晚接到建设任务,建设人员通宵施工作业,从人员集结到位到完成,用时不到10小时。

洪山体育馆方舱医院设计团队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改建是“边设计、边施工、边调整”,整个空间的分隔、上水下水、水电、通风、暖等方面都要改造。

“现在回头看,建设方舱医院是一项非常关键、意义重大的举措。我们在短期内迅速扩充了医疗资源,用其他方式是很难短时间解决这么多床位的。”国家卫生健康委主任马晓伟说,“如果这些患者长期不能住院,轻症可能发展为重症,还会在社会上造成广泛的社区传播。试想如果这几些病人没有在两三天内收治的话,疫情将会以更快的速度扩散,我们就将面临着更艰巨的防控任务。”

驰援

2月28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武汉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马晓伟介绍,第一批有4000张床位的3家方舱医院仅用29个小时就建设完成。中央指导组调动22支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及车载方舱、三支国家移动核酸检测实验车星夜赶往武汉,76支医疗队8000多名医务人员在几天内陆续进入方舱医院,边建设、边接收、边治疗,迅速开展工作。

来自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的医生秦思就是其中之一。临去江汉方舱医院前,她剪去10公分的头发,以减少暴露风险。2月7日,秦思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说,她在正式接诊前已考察过场地,“之前在网络上看到已经觉得很壮观,亲眼看到觉得蛮震撼,现场感觉还有点温馨。”

武汉方舱医院的35天:抢建16家收治1.2万人,十天全部休舱

此前,2月4日8时30分,广东省疾控中心移动P3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三级实验室)在做减震抗震包装处理、打包装箱后在雨中驰向武汉,经过连续16小时的长途奔袭,跨越广东、湖南、湖北三省,队伍于2月5日0时40分抵达武汉市,向指挥部报到。根据武汉市新型肺炎防控指挥部统筹安排,移动P3实验室设在江汉方舱医院,协助开展疑似病例核酸检测及确诊病例符合临床出院前的核酸检测复查工作。

2月9日,佛山第二批驰援湖北医疗队15名医护人员集结奔赴武汉,在东西湖区的共有1500张床位的武汉客厅方舱医院开展救治工作。

据队长邓晓龙介绍,“当时方舱医院收治的患者是比较多的,甚至可以说是达到一个顶峰的状态。”邓晓龙负责的是武汉客厅方舱医院的C舱,每个值班有四名医生,他们面对的是近四百个在床病人。

许多方舱医院有多支医疗队进驻。

其中,武汉客厅方舱医院拥有12支援汉医疗队,包括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5支,省级医疗队1支,省级护理队5支,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P3实验室1个,武汉地区医疗队6个,可开展移动式CT检查和病毒核酸检测;江汉方舱医院则由6家医疗机构和21支医疗队共同合作。

治疗

方舱医院原则上收治已确诊、且未在定点医院隔离治疗的轻症患者。 根据治疗过程中的病情演进情况,出现病情加重达重型、危重型标准时,将送往定点医院接受救治;治愈的可就地检测,符合出院标准即可出院。

广东顺德人民医院内分泌与代谢科副主任医师邓晓龙在方舱医院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从轻症中迅速地把可能变重的病人筛选出来。“在轻症和重症之间,相对比较容易控制病情,发展到危重症,治疗难度就变大。”

邓晓龙与值班的医护人员,不停观察、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无论是血压、心率、还是指脉氧,看看他们是否处于缺氧的状态。”其中,呼吸频数每分钟大于30次,指脉氧下降到93%以下的,将成为邓晓龙重点关注的人群。

长时间与家人分离,让不少患者出现焦虑情绪。安抚与劝说患者接受治疗也是医务人员的必备技能。秦思向南都记者回忆,病区里有一位大伯,发着烧却不肯吃药也不肯吸氧,跟护士发脾气。“其实在临床上,这是挺常见的一件事,难以理解的时候就想想自己的爷爷奶奶,年纪大了都会像一个小孩子。”

她变着花样劝说,大概10分钟后,大伯终于指着杯子说:“那你去帮我倒水……”秦思立刻夸奖了他。

武汉方舱医院的35天:抢建16家收治1.2万人,十天全部休舱

在武昌方舱医院,来自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的医护团队也采取多种方式帮助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湘雅二医院精神科副教授李卫晖告诉南都记者,她的团队共编写了两版心理疏导手册。第一版名叫《走进方舱》,帮助病友面对初入方舱的各种心理问题。随着越来越多的患者治愈“出舱”,第二版手册命名为《走出方舱》。

温暖

方舱医院中的医患互动,是疫情期间的一抹亮色。

方舱医院既是医院,也是轻症患者的临时社区,这里的广场舞曾刷屏网络。

2月11日傍晚,南都记者联系上在武汉国际会展中心方舱医院接受治疗的何女士。她刚吃过晚餐,跟十几位患者一起跳了一段《最后的倾诉》,时长几分钟。何女士说,这支“小分队”是她们病房自行组织的,“昨日只有四五人,今天有不少患者加入。”

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支援湖北的护士谢昭端,曾在紧邻金银潭医院的武汉客厅方舱医院值守。为了当好“领舞”,谢昭端利用休息时间看视频练习:“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放松方式,给患者传递战胜疾病的信心。”

武汉方舱医院的35天:抢建16家收治1.2万人,十天全部休舱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副院长、武汉客厅方舱医院副院长李志强介绍,为了更好地给患者治疗与关爱,医院成立了心理学专家组,为患者做一些心理援助方面的工作,组织了读书报告会等活动,“这些活动可以疏解他们的紧张、焦虑情绪,也变相增强了他们的抵抗力”。

2月22日,西宁市中医院派往武汉支援的第二批护理医疗队队员何增旭因为一名患者有些激动。

这天6时许,武汉市洪山体育馆方舱医院A区,何增旭和她的同事星海庆为患者测体温、量血压、发口罩……厚重的防护服下,她们汗如雨下。何增旭为一名老年患者测量血压时,患者突然拿出一张便利贴,贴在了她的胸前。她下意识看了一眼,那是一张橘黄色的便利贴,上面写了几行字,看不清是什么。

快下班时,她取下便利贴,上面写着:辛苦了!也许你从没想过自己伟大,但你已成为我们的英雄。“我的双眼顿时被泪水模糊,手中紧紧握着那张便利贴,所有的辛苦和压力都在一瞬间化为乌有。”何增旭说。

何增旭后来了解到,那名叫李义生的患者今年63岁,当时已经住院16天,2月22日是他病愈出院的日子。老人知何增旭和同去的西宁市中医院护士星海庆都是“90”后,比他的女儿还小后,他给两人都写了便利贴,并留了联系电话。

老人希望,疫情过后,能有机会去青海看望这两个“孩子”。

统筹:南都记者 刘苗

采写:南都记者 林子沛

责任编辑:

本文网址:http://ttkbao.com/news/7322.html

声明:本站原创/投稿文章所有权归天天快报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天天快报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删除处理。

网友评价

来自黑龙江省富锦市的热心网友评价:

很有意思的

1306

来自海南省儋州市的热心网友评价:

哈哈,路过

1306

来自甘肃省临夏市的热心网友评价:

八方点赞!

1306

来自山东省泰安市的热心网友评价:

支持小编

1306

来自青海省西宁市的热心网友评价:

不同意

1306